站內關鍵字搜尋、找尋可魯的足跡

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

【樂訊】雄獅情人夢(高師場) 節目單 就在週一晚上哦!

雄師琴人夢》音樂會(高師場)


活動時間:
2010年6月7日週一下午7點(高師場)
活動地點:
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小劇場(高師場)
序言
「聖人忘情,最下不及情;情之所鍾,正在我輩。」
這是《世說新語》中所記載的一句話
聖人境界遙遠難至,
而我們卻也非不及情的鄙人,
你我不免為各種情所感動。
或喜,或悲,或哀,或怒,
也許是愛情,也許是友情,
也許是思鄉之情,也許是回憶之情,
也許是各式各樣的情懷。
高師追月國樂社與雄中松濤國樂社
將以樂章,以琴聲寫出情聲,
給予大家一場屬於你我的琴人夢。

活動總召 王亭又


指揮介紹(高師場)
clip_image004
林宗翰
高雄縣正修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。
曾為中正高工管樂社隊長,主修中音薩克斯風,常於課後空閒時間研究其他傳統樂器並逐一拜師求藝。
接受高雄市立國樂團胡琴組長「蔣明坤」老師的指導,以及高雄市立國樂團揚琴組長「林佩娟」老師的嚴格教授與肢體訓練。
2002年 進入
三鳳宮 國樂團擔任揚琴組長。
2003年 於中正管樂團演出薩克斯風solo「新不了情」、「日本演歌集錦II 」。
2005年 於
三鳳宮 國樂團揚琴獨奏「節日的天山」。
2006年 考進高雄市立國樂團附屬青少年國樂團,擔任中胡聲部長。





2006年 於三鳳宮 國樂團二胡獨奏「戰馬奔騰」。
2007年 於
三鳳宮 國樂團四川揚琴獨奏「將軍令」。
2008年 考進高雄市立國樂團附屬 II 團,並擔任中胡演奏員。
2008年 暑假隻身前往外蒙古首都 "烏蘭巴托" 探究這一望無盡的草原與體會蒙古人的生活,並接受馬頭琴的音樂訓練。
2008年 於
三鳳宮 國樂團馬頭琴獨奏並自編樂團伴奏「蘇和與白馬」。
2008年 於南區聯合音樂會「犇」中,馬頭琴協奏曲並自編樂團伴奏「蘇和與他的小白馬」。2009年 於南區好朋友音樂會中,二胡獨奏「悲歌」、「閒居吟」。
2009年 於高雄市立青年國樂團馬頭琴協奏曲並自編樂團伴奏「Jalam khar」 (譯:黑漾之馬)。
2009年 於張寶尹大提琴畢業音樂會中與海馬樂團,馬頭琴重奏「Signs in the wind」。
2009年 於高雄市南區國樂營中,二胡協奏「燕子」。
2009年 於台北築夢成果發表展中與海馬樂團,馬頭琴重奏「小蒙古包 & 小草」。


曲序與簡介(高師場)

1.望春風/關迺忠 編曲
首度傳唱於1933年日治時期台灣,歌曲作曲者為知名作曲家鄧雨賢,作詞者為李臨秋。從1930年代初問世以來,望春風一直是台灣最受歡迎的台語流行歌曲台灣歌謠之一。該曲使用傳統五聲音階結合而成的特殊獨有優美旋律,亦為許多國家普遍認為是極具特色的「台灣調」。關迺忠先生以改編後,以音樂描繪出月光灑滿大地,女子思春的情懷,具有浪漫而動人的情感,令人更能體會原曲中所表達的感情。
2.三十里鋪 /劉文金 編曲
此曲敘述一個叫做『四妹子』的農村姑娘,思念她去遠方當兵的情人『三哥哥』,通過回憶送別時的情景,表達了姑娘純樸真切的思念之情。旋律具有陝北民歌高亢、悠揚的風格,具有深沈、含蓄的特點。經劉文金改編後,全曲洋溢著輕鬆活潑的節奏,呈現出與原曲不同的風味。
3.掏洋芋/河北民謠
曲子開頭以笛子引入,構畫出田間的景象。入板呈現農夫在田間掘洋芋,欣見收獲豐碩的心境。進入小快板後表現出農夫下鋤的律動感,充滿著詼諧歡愉的氣氛,最後由揚琴solo再次將第一主題重現。結尾主題以笙吹奏,表現出農人工作結束,悠然遠去。
北方民族生活素描/劉錫津 曲
月琴、柳琴獨奏組曲,劉錫津作於20世紀70年代末,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數民族地區生活采風,擷取了內蒙古、鄂溫克、赫哲和鄂倫春等民族生活和勞動中最具特徵的場景為內容,以簡練、生動的筆觸,勾勒出四幅充滿生活氣息而又形象各異的北方少數民族的風情畫。樂曲通過「賽馬」、「馴鹿」、「漁歌」、「冬獵」四個小曲描繪了北方少數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,充滿生活氣息。本次演奏以月琴演出馴鹿,柳琴演出漁歌,以讓各位觀眾更瞭解這兩種月器的異同。
4.馴鹿
是描寫我國東北邊疆的鄂溫克族人馴鹿的情景。「鄂溫克」意即「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」。捕鹿馴鹿是鄂溫克人最主要的生產活動。樂曲的引子以月琴演奏泛音與笙呼應,模擬馴鹿的哨聲。接著在樂隊舞蹈般的節奏型上,月琴奏出極富民族特色、優美歡樂的主題,巧妙地運用裝飾音和推拉滑音,使旋律顯得溫柔可愛,表現了鄂溫克人馴鹿時的喜悅心情和鹿群的馴良、柔順。主題反復時月琴與二胡及樂隊形成對比複調,豐富了樂曲的意境和色彩。最後月琴和樂隊奏出漸輕漸弱的腳步聲,仿佛是人們趕著鹿群漸漸遠去。
5.漁歌
描寫了以捕魚為主的赫哲族人在漁舟晚歸時的歡樂歌聲和愉悅心情。月琴以推拉滑音和均勻的滾奏唱出的歌聲,在微微起伏的樂隊伴奏下十分舒展動人。末尾以富於色彩的和聲及大提琴的低聲吟唱渲染出晚霞錦繡、船歌悠揚的美麗意境。
6.春江花月夜/古曲 邱大成改編
全曲描繪夕陽西下,漁船晚歸的風俗性畫面,讚美錦繡山河,有聲有色,情景交融,曲調柔美優雅,令人百聽不厭。邱大成先生改編為琵琶、古箏二重奏,亦將原曲選出精華段落,併為兩段。第一段表現「月上東山」和「花影疊翠」的意境。樂曲如見江風習習,花草搖曳,水中倒影,層疊恍惚。
第二段「漁舟唱晚」、「細濤拍岸」。琵琶用掃輪奏出一連串由慢而快,頓挫有力的音符,似漁舟破水、波瀾拍岸的景象。在古箏琶音襯托,旋律由慢漸快,由弱漸強,表現浪花飛濺,歸舟破水的意境。直至輕舟遠去,萬籟俱寂,春江更加顯得寧靜。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,令人回味無窮。

7.節慶歡舞/盧亮輝 曲
這首作品表現人們在歡慶佳節時載歌載舞的喜悅心情。全曲共分三段:第一段以熱烈的場面表現人們喜悅的情懷,第二段以敲鑼打鼓迎佳節的熱鬧場面引出一段慢板,表現青年男女共舞的抒情場面。第三段以快速的連接句再現第一段主題,最後以熱鬧的場面結束全曲。
8.絲竹新韻 /楊春林 曲
本曲為現代絲竹樂之創作曲,曲中以傳統之江南絲竹樂為基本素材,再以現代之和聲編曲手法融合之,曲意溫馨柔美,風格明亮流暢,充份展現出江南絲竹的特色,是一首相當成功的創作曲。
春天組曲/顧冠仁 曲
春天組曲是一首描寫各個地區不同的民俗風情,在春天所展現的活力。本次演奏其第一樂章─杜鵑花開與第四樂章─水鄉綠野。
9.第一樂章:杜鵑花開

滿山滿野的杜鵑盛開怒放,以迎接這新的一季。



10.第四樂章:水鄉綠野
展現水鄉的平疇綠野,像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。
11.五月春潮 /朱昌耀 曲
二胡協奏曲。樂曲由恬靜的散板、旋律優美的中板及熱烈的快板組成,以委婉流暢的旋律音調和溫馨充滿活力的情感,表達了對五月的春天及故鄉山水的愛戀之情。
12.春到湘江/甯保生 曲
本曲運用了湖南花鼓素材。樂曲表現了湘江兩岸生機勃發的春色美景和對家鄉滿懷的美好憧憬。樂曲共分引子、如歌地行板、歡騰的快板、尾聲等幾部分。引子是一段散板,表現了湘江的春天來臨時的激蕩之情,廣闊而起伏,內涵而激情,展現了一幅碧波滾滾、煙霧繚繞的湘江美景。接著樂曲描繪了春回大地,百花盛開,湘江奔流不息的美麗景色,及人們熱愛家園的感情。
13.傣寨情歌/何占豪曲
  這是一首根據傣族民歌音調創作而成的中阮獨奏曲,全曲優美、抒情,演奏中運中阮的滑音、吟音、揉弦等手法,展現出一派傣族青年男女切切相依的戀情。
14.童年的回憶/盧亮輝 曲
童年的回憶係盧亮輝於1991年接受台灣文建會委託創作而成的國樂團合奏曲,原取名為《童年的回想》。此曲以簡單而甜美的旋律譜出主題,表達童年時期歡樂的情景和天真無邪的心靈,在各式國樂器的反覆演奏下製造出極佳的效果。
這首作品表現童年時的歡樂和天真活潑的心靈,全曲以歌謠式純真的旋律來回想童年時的種種生活情趣.首段回想童年時無憂無慮的閒情生活,中段表現童年時嬉戲的歡樂及童軍樂隊雄糾糾氣昂昂的體操情景,末段再現了首段的主題,表現了對往事的回味和留戀。
演出名單(以筆劃順序排) ☉為協演人員 *為應屆畢業生
指揮:林宗翰、吳乃先。
高胡:邱奐絜。
二胡:王正良、李冠融、周明祥、林思妤、林璟銘(兼打擊)、張庭溫、莊淮、程翊峰、曹皓鈞、曾彥堤、劉祈賢、蔡曜文
中胡:徐桂雄、潘奐鴒
揚琴:陳儒萱(兼打擊)、劉威辰
柳琴林孟龍、李芷涵(兼打擊)
琵琶:汪瑞瑀、葉睿博、薛如庭、顧天衡
古箏:李柏萱(兼打擊)
中阮王亭又(兼柳琴)、鄭惠瑜
大阮陳錦蓉(兼中阮)。
梆笛:王偉治、陳昱廷。
曲笛:王靖、林冠威、柯彥汝、周庭宇、溫元凱。
新笛原志廷(兼高嗩)
高嗩陳德恩
高笙:陳緻紘、陳柏宏、翁逸哲。
cello:吳昱錡、孫允文。 bass陳彥甫、鄭紹甫。
打擊:林玫妤、林佩蓁、羅洸佑。
工作人員名單(
以筆劃順序排)
主持人:黃俐綺
活動總召:王亭又
副總召:陳儒萱、吳昱錡、劉威辰
譜務:汪瑞瑀、王正良
樂管:邱立岡
美宣:徐桂雄(節目冊內容設計)、李柏萱(節目冊封面設計)
文書:李芷涵
場佈:邱立岡、黃品頻
接待:林思妤、薛如庭
主辦單位:高師追月國樂社、雄中松濤國樂社。
協辦單位: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課外活動組
高雄市立高雄高中 學務處訓育組
高應大典雅國樂社




特別感謝:
雄中校長      黃秀霞 
校長雄中訓育組組長 吳榮發 老師
高師課外活動組主任 李金鴦 主任
高師課外活動組   朱樹域 老師
追月國樂社指導老師 黃相勳 老師
追月國樂社指導老師 俞雪琴 老師
追月國樂社指導老師 林家榛 老師
松濤國樂社指導老師 陳緻紘 老師
高應大典雅國樂社吳靈玉   小姐
劉奕伶學姐
王偉治學長
周明祥學長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給我點回應吧